隨著社會整體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小學階段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升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需要教師提升自我的語文學科素養,同時關注自我的職業素養的提升。在現實教育的環境中,不僅學生需要進行培養以及教育,教師也需要進行提升。因此,教育的有關部門以及學校都要對此給予重視。
一、小學語文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1. 語文教師職業素養增長面臨的困難
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對的學生以及應對的教學內容與這一階段教師的自我學習需求是不相符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職業教學中缺乏創意以及創新,其教學的水平也是難以提升的。尤其是在一些常年進行語文教學的小學教師的課堂中,可以觀察到教師應用的教學模式保持不變,因此教學的職業素養也難以提升。
2. 缺乏合適的交流提升平臺與場所
小學階段的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彼此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教學的研討以及教研組的工作會議所針對的問題都較為寬泛。同時,在同一環境中,教師使用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的手段具有相似性,相互學習提升具有困難。
3. 教育系統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關注不足
青年教師群體初入教師隊伍,因此其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的行為需要進行集中的培養、關注。在目前的小學環境中,由于教育競爭的日漸激烈,教師的課余時間有限,學校多數依靠實踐的策略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其他的有效手段不足。
二、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策略
1. 教師需要關注自身的學科素養成長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自我學科素養成長,學科素養的成長與教師的教學視野、教學知識文化水平的增長之間都具有極大的聯系。教師需要應用自己在高等教育中獲得的知識體系,站在較高的角度對教學中涉及到的學科內容進行研究與學習,重視體系的總結以及規律的總結。例如,教師可以將小學課本中全部的古詩詞內容進行集中整理,使得其所具有的規律性體現出來,在古詩詞整理以及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脫離小學教學的視閾,從更高的研究角度對教學中出現的內容進行審視,這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知識文化水平。由于教師對學科內容的思考、學習、研究不再限于教學,因此學習研究的要求也就隨之提升。
語文學科本身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夠旁征博引、幽默風趣,讀書是提高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必由之路。每一篇文章的解讀,從字、詞、句、段、篇的語文基礎知識傳授開始,教師就必須要求自己保證基礎知識傳授的準確性,所以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每一節課的導入,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或者用與作者相關的故事導入或者用富有浪漫詩意的文字導入,都需要教師有豐厚的文學底蘊,這就需要教師大量閱讀文學作品。
2. 教師群體對于職業素養的提升進行關注
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僅僅依靠個人的努力,所取得的效果是極為有限的,因此需要上級部門進行群體性的關注。需要重視的,不僅是同學科的教師之間需要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不同學科的教師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在教學的手段以及對于教學的引導上也存在著不同,教師群體之間的交流具有全面性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彼此學科之間的教學特點,從旁觀者的角度對自我的教學工作進行審視。在這種審視中,含有的客觀成分較多,教師可以應用其他學科的引導思維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數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幫助學生對自我的邏輯思維進行整理,語文教師也可以模仿數學教學的這一特點,尤其是在科普性文章的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對于自我的邏輯思維體系進行整理,使得課文的結構能夠在學生的認知中清晰地呈現出來。
3. 開展針對不同階段教師的大范圍交流活動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校需要重視活動的針對性以及延續性的特點。在正常的情況下,教師的繼續培訓工作需要針對不同類型以及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師分開進行,針對教師自身的教學問題以及面臨的普遍難題進行培訓。在面臨特殊情況的過程中,交流討論的研討會應不定期地召開,面對教師的具體問題進行探討。例如,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問題,在職業的培養中僅僅需要青年教師進行參與即可,交流活動需要青年教師與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
內在動機原則是創造力的社會心理基礎,當人們被工作本身的挑戰所激發,而不是被外在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得最有創造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需要對教師專業化的內涵有準確的理解、真誠的投入和潛心的鉆研,才能使整個教育事業朝著專業化的方向順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