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很多人,通過社會調查走向社會、了 解社會,不僅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使自己更加成熟,成為個人成長中一段難忘的經歷。
一、社會調查的原則
社會調查報告的主題貴在新穎。要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動態、新事物、新見解、新探索、新經驗、新問題等帶啟迪性和指導意義的東西反映出來,從中提煉具有鮮明時代感的主題。
社會調查報告要求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并能針對調查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因此,必須事先作深入細致的調查,詳細地占有材料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先決條件。當前,一些大學生撰寫的社會調查缺少深入調查,掌握資料不全面,分析不深刻,成為影響報告質量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在開展社會調查中,要遵循的原則是:
1)圍繞選題做好調研的準備工作。要選擇公眾關心、有調查價值、自己也有能力駕馭的社會現象作為調查的主題。選題確定后,為正確擬定恰當的調查計劃,應就選題所涉及的有關理論政策、歷史情況和業務現狀等有充分的了解。然后,要編寫具體可行、有彈性的調研活動計劃,明確調查目的與指標、范圍與對象、日程與方法等。還要進行必要的工具準備,如相機、錄音設備、筆記本、電腦等。
2)調查工作要堅持客觀、全面和深入。在調查過程中,始終堅持客觀的態度,切忌帶“有色眼鏡”。所謂的全面,就是盡量全面地了解客觀存在著的實際情況,而不能停止在一知半解或抓住一點不計其余上。這包括,調查對象的選擇要全面、有代表性,視點選擇要全面,方法手段要多樣等。深入是說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實際、深入基層,透過現象發現彼此的內部聯系,進而把最能反映本質的典型事實材料拿到手。
3)謙虛謹慎,尊重調查對象,爭取實現最佳配合。搞社會調查,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謙虛謹慎、熱情誠懇,贏得被調查人員的理解與支持。還應適當強化自己的公關意識、協調意識,靈活機動地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
4)搞好調查后的研究工作。認真審核調查材料,去偽存真。對有價值的材料進行歸納和梳理,把雜亂材料變為清晰證據。要運用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經過審核梳理的真實材料,給予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歸納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
調查形式有普遍調查、非普遍調查兩種。普遍調查費時費力,實際中很少用。非普遍調查有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綜合調查和對比調查幾種。相對而言,重點調查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事先了解事物或事件的重點。典型調查時,要注意其“典型”的科學確定,防止主觀片面。抽樣調查是從對象群體中隨機抽取部分“樣本”開展集中調查,適用于相對穩定的事物。要注意合理地確定樣本的數量,以及抽象過程的隨機性,不可變成有目的地選擇特定調查對象,使結果缺少普遍意義。綜合調查重點不在調查對象的數量,而在于從事物的內涵出發,采用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元的調查方式。對比調查是有意選擇兩個相反對象進行調查,用于“駁論”。
具體的調查方式有個別走訪、開座談會、現場觀察提問、問卷、收集書面材料、統計調查、專家調查等。
二、社會調查報告的寫作
要寫好社會調查報告,僅僅掌握大量的調查資料是不夠的,還必須對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大量材料,認真比較、歸納整理、分析研究,提煉出自己的觀點。調查到手的材料很多,可能雜亂無章,還可能有很多非本質的東西,即使把它們全部記錄下來交給讀者看,也很難清楚明確地了解調查對象的實際情況。要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這些問題是深入到本質的實質性問題,寫出來才會有意義。
社會調查報告以敘述為主,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但并不是把所有材料、數據直接羅列,而是要對材料進行精選,對數據作統計處理,借用圖表等形式,盡量簡化敘述。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須具有鮮明的觀點、深刻的議論,做到虛實并舉、敘議結合,以觀點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統一。
同時,行文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調查報告-般都要提出意見和建議 ,所提意見和建議一定要立足于當前的實際情況,注意可行性,切忌不顧現實、無的放矢。
下面的例子是一份關于農民工就業情況的專題調查報告。報告人以有關政府部門為調查對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走訪,取得大量可靠詳實的數據,在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邏輯梳理和透徹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可行性建議。整個報告寫作規范,條理清楚,說理充分,對當地政府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xx縣返鄉農民工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章xx,李x,劉x,孫xx,陳xx,韓x
按照學校大學生利用假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的要求,我們調查小組共6人,自3月15日開始,深入到xx縣的四鎮五街道及開發區,在鎮(街道)配合下,對全縣返鄉農民工就業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
一、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縣農村總人口數為469006人,農村勞動力(男16-50,女16-45周歲)總數為254831人,其中男141628人,女113203人。外出務工勞動力數65683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5.8%。其中縣外務工人員17101人,占外出務工人數的26%;縣內務工人員48582人,占務工人員數的74%。縣內務工人員中,在本鎮(街道)務工人員28936人,占在縣內務工人員數的59.6%,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44.1%。務工人員中,有工作崗位、連續上崗的43206人,占務工人員數的65.8%。屬季節性務工,農忙時在家、農閑時臨時打工的17873人,占27.2%。 有崗位和季節性臨時打工人員合計占打工人員總數93%。春節前,因失崗或自愿離崗而返鄉的農民工總計4604人,占總數的7%。至調查時,此類人員中已經就業上崗人員3116人,占67.7%。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全球金融危機使得該縣部分企業從去年10月份開始出現生產減停和裁員問題。但根據政府對返鄉農民工的動態監控、定期直報、企業裁員報批等情況,該縣沒有出現因金融危機造成的成規模的農民工返鄉現象。
本次調查顯示,該縣農民工返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春節期間集中返鄉、回家過節。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絕大多數企業放假。農民工不管是長期務工或季節性打工,都選擇回鄉過春節,這是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所有外出務工的65683人中,因為春節原因返鄉的61079人,占93%。
二是因企業裁員失崗或自動辭職離崗。部分農民工因所在企業生產減停、裁員、長期放假,不得不返鄉。部分對所在崗位不滿意,欲另擇崗位或來年另有從業打算的,一般選擇在年末之時離崗。本次作為重點統計的此類人員4604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7%左右,比上年增加1010人,增長28%。
三是少數農民工自愿離崗返鄉。主要是回鄉自主創業、回村從事種養業,或因年老不再務工、年輕人回鄉結婚等原因辭職離崗返鄉。
統計此類人員648人,占1%。此類人員無求職意愿。
三、目前xx縣返鄉農民工就業形勢
xx縣農民工就業的特點是務工地點較近,一般在本縣或周邊縣市,少數遠途務工的大多在廣東深圳、珠海等地。就近就地實現轉移的50%以上,由于多數離家較近,求職就業選擇相對靈活。異地遠途務工人數少,失崗返鄉農民工無明顯增多。根據對全縣企業空崗情況調查統計,全縣大中小企業自報空崗3200個,目前該縣尚未出現無崗就業的狀況。政府有關部門在節后組織了為期一周的招聘洽談會和送崗位下鄉活動,但仍有部分崗位無人應聘。因此,該縣農民工就業未凸現壓力。
一是因為失崗而返鄉的農民工無明顯增多,因此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沒有顯著的增加。絕大多數農民工雖春節回鄉,但未失崗,節后繼續上崗從業。
二是企業發展迅速,提供的就業崗位顯著增加。全縣新建企業、擴產項目增多,鎮域企業、民營經濟、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增加了一大批新的就業崗位,僅人力資源市場提供的就業崗位,今春就比去年同期多2100多個。
三是房地產業迅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一方面,雖遇經濟危機,房地產業相對低迷,但已具規模尚在蘇醒拓展的建筑市場為一大部分農民工提供了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縣城及各鎮(街道)建成的一大批商業經營房及門店投向社會,吸引了部分求職人員轉向自主創業,并吸納了許多求職人員就業。
四是企業用工行為進一步規范。去年以來,該縣實施《xx縣失業預警機制》和《關于規范企業裁員行為的意見》,強化監察執法,企業用工進一步規范。同時,隨著企業用人觀念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企業積極保障職工利益,雖然出現階段性生產減停,但能給職工發放生活費,有的實行“干一休一”等方式輪休,立足長遠,規避困難時期的裁員,為職工保留了就業崗位。
五是就業渠道暢通。春節前后,該縣積極籌備,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發布廣告、張貼標語進行宣傳,深入企業調查摸底,于節后召開了大型春季招聘洽談會和送崗位下鄉活動,促進了求職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同時,勞動力市場堅持全天候、無休日辦公,登記求職人員,推薦聘人崗位。就業辦與各鎮(街道)保障所使用就業網絡平臺實現就業信息互聯,求職人員網上直報。通過全縣村村聘用的勞動保障事務協理員,實現城鄉就業縣、鎮(街道)、村三級聯網互通,方便了農民的就業。去年以來,縣政府在包村過程中,積極發揮部門職能,將服務農民工就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開展調查摸底,組織實施“送政策、送崗位、送溫暖”等活動,服務農村勞動力就業。
目前,全縣返鄉農民工就業已處尾聲。調查數字顯示的返鄉未就業人員1488人,但其中有求職意愿的840人。近期,經過人力資源市場介紹就業或個人自行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人員有433人。還有極少數求職人員對現有的聘人崗位或工資待遇不滿意。還有部分農民工,特別是年齡偏大或家庭婦女,根據家庭及個人特點,不愿從事固定崗位,選擇到勞動力自由市場找活打短工。在我們進行返鄉農民工就業狀況調查的同時,縣政府正同時在縣電視臺和勞動就業網發布公告,對未就業人員由縣勞動就業辦公室幫助聯系就業,公告在黃金時段循環播出一周,但至今無人員聯系。
四、下步重點解決的問題
雖然面對金融危機,就業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xx縣城市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和企業規模的拓展,加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環境相對寬松,政府無需刻意制造“飯碗" 。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顯露出的一些問題,還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求職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缺乏就業技能或技能素質偏低仍然是制約求職人員就業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強化對城鄉求職人員的勞動技能培訓,確保人人有技能。為做好就業培訓工作,我們建議政府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強對統籌城鄉就業培訓基地的設施配套和師資隊伍建設,以發揮好勞動技校和基層企業定點培訓基地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技能型、適用型人才。
二是加強就業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縣、鎮(街道)、社區、村莊四級互聯就業網絡,所有就業崗位歸口匯總,通過網絡互聯直到村莊,利用網絡送崗位下鄉。同時,對求職務工農民工及個人資料,從下到上反饋匯總數據,網絡與企業對接。
三是加大措施扶持創業。采取積極措施,創建下崗職工創業園;落實優惠政策,增加創業項目,帶動一大批人員實現就業。
四是從勞動保障角度,幫助企業進一步穩定職工隊伍。 通過指導企業合理用工,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加快發展。
(201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