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發表是許多科研工作者和高學歷人才所面臨的一道難關,說它是難關但不代表就發表不了,每年還是有一些科研工作者成功發表了SCI論文的。由此可見,SCI論文發表并不是難于上青天的。首先就是要把握論文基本格式,如果連sci醫學論文格式和結構都把握不好還談何發表呢?
一、sci醫學論文格式
1.論文題名
題名應簡明、確切,不要太長、太籠統。英文題名可以省去定冠詞和不定冠詞如the、a、an等。題名內不應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號、代號,以及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等。
2.作者姓名
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寫。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寫 ;雙名連寫,其間加半字線。如:高興 GAO Xing。不可以將姓氏寫在名字后、將名字縮寫。多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隔開:LIN Gao, ZHONG Wan-xie。
3.工作單位
工作單位要規范、統一、穩定,英文譯名結尾處應加"China"。
如: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中國 南寧 530006
Busines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China,530006
4.英文摘要
國際重要檢索系統通常采用英語。它們在收錄一篇論文摘要時,主要看英文摘要寫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編寫質量非常關鍵。它包括:摘要內容、格式、語句的時態和用詞的準確性。
-- 摘要的內容:對于報道性文摘,應當列出研究課題“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
-- 摘要的長度:100~150個詞,不應出現公式、圖表、參考文獻的序號;第一句不應與題名重復。
-- 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結論;盡量用主動語態代替被動語態。
5.參考文獻
文后參考文獻要精選,應規范
-- 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要仔細挑選核實,因為它可反映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創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書,SCI是不會收錄這篇論文的。
-- 參考文獻的編寫,應遵循學校統一要求《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或學術期刊的具體規范要求編寫好。
-- SCI則特別要求把文后參考文獻全部譯成英文。
6.論文來源
凡國家和社會團體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企業高技術項目等重要論文,不要忘記在篇首頁地腳注明標準的資助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寫出批準號,以證明論文價值。因為這類論文,其項目都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論證后批準的課題,受到國內外檢索系統的重視。
二、SCI醫學論文圖片格式大小要求
1.圖像格式
TIFF格式圖像,一般要求共存作為單獨的文件。可以通過存儲的文件/(/主菜單項,前/后下拉菜單或擴展菜單項,下同)將轉換為TIFF格式JPG格式。
2.顏色要求
一般要求為CMYK顏色。可以通過圖像/模式轉換RGB顏色CMYK顏色。RGB顏色用于數字設備和CMYK打印通用標準,兩者之間存在差異。多數雜志,但是現在不需要作者修改。
3.圖像大小
這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這里是圖片的物理尺寸(單位是厘米x厘米,而不是像素),用于印刷排版。只有≥常用的寬度,列:托人規則一半范圍(單列)是8.3厘米,整個畫面(復式)是17.6厘米。通過圖片/圖像大小,改變在彈出窗口中,選擇單位為厘米,并檢查擴展。
4.圖像分辨率
是非常重要的,像素大小直接相關,容易混淆和上面描述的物理尺寸。各種出版物有特定的需求,和嚴格的外國雜志。如>規定:地圖至少1000dpi,300dpi的彩照,兩者的混合物500dpi的照片。通過圖片/圖像大小,彈出窗口的變化。單位選擇像素每英寸。實際上每英寸像素翻譯ppi,dpi(點/英寸)兩個概念,前者是使用在數字文件,用于打印。使用ppi代替dpi,手稿被接受,所以不必糾纏概念。
三、總結
sci醫學論文格式和機構把握了,剩下的就是要看作者自身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研究深度了,這個就是因人而異的因素了,需要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提高。